初中英語教學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學校是開展中小學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是深入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課堂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將法制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教學實際、社會實際有機結合,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和犯罪。
在初中英語學科的教學中,有這樣一些教會學生如何去做,怎樣去做的指令性,建議性的語言,比如:Don’t spit in public(不要在公共場合隨便吐痰), Would you mind keeping quiet?(請您保持安靜好嗎?),這些話題的內容都是涉及到rules(規(guī)則)——需要學生遵循這些規(guī)則,其實這也是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認知目標的同時,要達成思想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等各個教育目標,從而達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青少年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以有利于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化人才。所以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滲透呢?
一、挖掘教材內容,豐富法制教育內容
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圖文并茂的闡述,都在于強化青少年遵循學校,家庭秩序的意識。整個單元,其話題的主要內容就是rules(規(guī)章,制度)。教材明確地告訴學生,無論是school rules(校規(guī)),還是house rules(家規(guī)),它們的制定以及青少年必要的遵循,都是保證他們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正是法制意識形成的基礎。
又如八年級下冊Unit 7閱讀資料: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請您聲音低點好嗎?) 一文,更是以生動的圖片和翔實的描述,告訴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規(guī)則就是法,法就是規(guī)則。同時也向青少年傳達出淺顯易懂的法律思想,規(guī)則可以方便人們的行為,有利于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
同時,教材從七年級起始年級開始,就循序漸進地滲透著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法制意識的形成過程,學校,家庭生活有規(guī)則,社會生活同樣也有規(guī)則,人人都離不開規(guī)則,社會也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青少年必須遵守規(guī)則,遵紀守法,才能夠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強法制教育滲透的實效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事,從青少年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出發(fā),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教材九年級下冊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未成年人應該被允許選擇自己的衣服。)這一單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論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教材特別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讓學生進入到對話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其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教材Section B特別設計了一段聽力材料:一個叫Peter的男生,考試遲到了,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話題。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實時地引導學生討論:怎樣避免遲到?遲到后,學生老師該怎么辦?等等。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上學遲到是不應該的,因為Students need strict rules.(學生需要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更因為There is no total freedom in the world.(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增強了依律辦事的意識,讓他們?yōu)楣步ê椭C校園以及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利用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現(xiàn)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觀看新聞,閱讀報刊雜志,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做社會的合格公民。我們在英文報紙上,看到這么一篇英文文章,大致意思是,一個男孩與一群同學在外酗酒后,要開車回家,飯店服務人員善意勸告這些孩子酒后開車不但是違法的,而且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但是這幫孩子不聽勸告,結果在途中與一輛卡車相撞,車子滾入山谷,車毀人亡。通過分析閱讀討論文章,讓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法制教育的力量。那就是,在遇到情況時,自我控制和心理暗示,是約束自我,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并遵守規(guī)章制度遵紀守法的有效途徑之一。由此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會所必須的。只要適時地加以滲透,并持之以恒,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英語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應當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中小學法制教育在學科中滲透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將法制教育列入教學目標之列,在備課和教學實施中要善于開發(fā)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時列為研究內容。
2、有機性原則。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學科教學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各科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以教材為依據(jù),在教學中恰當?shù)匕盐粘叽纾瑵撘颇剡M行滲透。 3、選擇性原則。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識規(guī)律,學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理解能力來選擇滲透的內容和程度。在教材體系中,有的內容多次出現(xiàn)在各個不同年級中,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合該年級、該班級學生特點的滲透難度和深度。
3、情感性原則。學科教學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富有情感性,必須講究氛圍,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動以真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對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知理明情,達到“內化”的實效性。4、趣味性原則。 “有趣”的關鍵是“激趣”。在學科滲透時要做到知識性與興趣性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法制滲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獲得成功,進而產生滿足感,不斷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現(xiàn)代學生觀,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充滿活力的教書育人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在充分體現(xiàn)學科特點的教學氛圍中,滲透富于道德感情色彩的法制內容,充分拓展現(xiàn)有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英語學科的教學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增強法制意識,滿足自己成長成才的需要。(黔西南州興義市豐都中學 張 寧)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