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貪小便宜 收贓進監(jiān)獄
亮點黔西南訊 近日,安龍縣錢相鄉(xiāng)岑某因涉嫌掩飾、隱瞞,構成犯罪,被安龍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
岑某的辯解是否有理呢?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岑某是否犯罪,關鍵就在于如何理解“明知”一詞的含義。如何來認定“明知”呢?根據(jù)有關司法解釋,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買贓物的,應視為“明知”,這種認識可以是不確定的,即認識到可能是贓物就夠了,主觀上不一定要出自確定的故意,可以是心照不宣,也可以由具體情況來推定。岑某以如此低的價格(后經(jīng)物價部門鑒定,兩頭牛的市場價格為9800元)買得兩頭耕牛,而且羅某電話聯(lián)系岑某時已是深夜,交易地點也是在裊無人煙的草場上,岑某應該能認識到此?赡軄砺凡徽,可以推定岑某明知牛為贓物,但岑受高額利潤的驅動,仍然收購了兩頭牛,因此,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岑某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蔡 娟)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資訊,盡在亮點黔西南網(wǎng)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