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抗旱救災宣傳工作成績斐然
亮點黔西南訊 始于2009年8月的持續(xù)干旱,是對安龍縣43.5萬人民的考驗,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考驗。為及時準確報道旱情進展,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jù),救民于水火,該縣及時制定《安龍縣“千名干部下基層,抗旱防火保民生”宣傳報道工作方案》,從相關單位部門抽調10余人組建全縣抗旱救災宣傳工作組,掀起 “抗旱防火保民生”宣傳報道工作濃厚氛圍。
該縣不遺余力,組織“百名新聞寫作、攝影和文學愛好者”深入基層采訪報道,共創(chuàng)作反映抗旱救災促春耕題材的新聞報道200余篇,文學作品120篇,拍攝反映抗旱救災促春耕題材的新聞圖片300余幅。全縣共開展喇叭行動60余次,播發(fā)電視新聞210條,廣播新聞350條,報紙新聞120條,網(wǎng)站新聞125條,標語1200幅,橫幅45幅,宣傳欄78版,發(fā)放宣傳資料12580份,展開現(xiàn)場會面對面宣傳28000人次,營造了全縣抗旱救災促春耕的良好輿論氛圍。
該縣新聞工作者積極協(xié)助中央、省、州主流媒體宣傳全縣抗旱救災。3月1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康輝一行到該縣龍廣鎮(zhèn)聯(lián)新村等地現(xiàn)場直播安龍“千名干部下基層、抗旱救災保民生”工作情況,貴州電視臺除現(xiàn)場直播龍廣聯(lián)新村科學抗旱,科學種植和招堤景區(qū)因旱受災場景外,還錄播了普坪鴨子井烤煙抗旱集中育苗,木咱壩子水稻抗旱集中育苗等情況。4月9日黑龍江廣播電臺,貴州交通旅游廣播電臺到德臥鎮(zhèn)大水井村,現(xiàn)場連線報道,為大水井村募集抗旱資金50余萬元,為該村人畜飲水困難鋪平了道路。
抗旱救災期間,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解放軍報、貴州日報、貴州電視臺、貴州廣播電臺、黔西南日報、黔西南廣播電臺等媒體共刊播該縣抗旱救災的新聞300多篇(條)。
在抗旱救災的宣傳報道中,成功塑造了全省抗旱救災先進人物——萬峰湖鎮(zhèn)納賴村黨支部書記賀元權。
![](/images/ldqxn_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