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育金銀花苗賣還真的劃算!我家這9分多地的金銀花圃,每年育出金銀花苗9萬多株,收入4萬多元哩……”7月31日,筆者來到安龍縣德臥鎮(zhèn)大水井村大水井組時,正在苗圃里給金銀花苗噴農(nóng)藥防蟲害的46歲農(nóng)婦王志會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王志會是大水井村辦有金銀花苗圃的72戶農(nóng)戶之一,她家今年5月初因在本村里租不到地來增加金銀花苗圃的面積,王志會的丈夫陳志華另辟蹊徑,到距離本村10余公里遠的本鎮(zhèn)德臥村,以每畝250元的租金租到了3畝多金銀花苗圃,預計今年底可增加16萬元以上收入。村支書陳坤學告訴筆者,該村像王志會家這樣通過辦金銀花苗圃,實現(xiàn)年收入超過10萬元以上的農(nóng)戶共有9戶,而且每畝土地年產(chǎn)值4萬多元。
地處喀斯特地貌山旮旯里的大水井村,270人家僅擁有耕地382畝,人均耕地僅0.4畝。從去年8月以來,該村遭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襲擊,導致100畝小麥、油菜絕收,20多畝金銀花苗圃苗木枯死,直接經(jīng)濟損失80萬余元,同時危及該村已種植的1.1萬畝金銀花。為把旱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該村兩委班子組織農(nóng)民采取運水、滴灌、補種等措施,全力抗旱保住來之不易的金銀花產(chǎn)業(yè),同時積極動員農(nóng)戶大辦金銀花苗圃,以增加自己的經(jīng)濟收入。今年4月初以來,村書記、金銀花育苗能手陳坤學舉辦了培訓班,向農(nóng)戶傳授了苗床整理、消毒、扦插、苗木病蟲害防治等技術(shù),并在本村建成了已被載入《國家藥典》的本地純種“黃褐毛忍冬”和大金銀花兩個品種金銀花苗圃,到7月底已銷售苗木250余萬株,收入150萬余元。該村72戶農(nóng)民在本村及到外村租地辦起的148畝金銀花苗圃,預計可產(chǎn)苗1000萬株以上,銷售收入在600萬元以上。 (韋天晃 楊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