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家為安龍教育支招
亮點黔西南訊 10月4日上午,可容納一千多人的安龍人民會場。座無虛席卻又秩序井然。
“高考閱讀教學就像木桶一樣,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看這只木桶有多高,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這叫短板理論。因此,老師們要以最近檢測為參照,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要靈活運用以議論、說明為主的科學類文章閱讀的主要思維方法,搞清加工對象和加工方式,概念要清晰,判斷要準確,而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要注重‘感受、復現(xiàn)、共鳴’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現(xiàn)高分的突破。”來自北京的梁捷老師在講課中這樣說道。
梁捷是北京第五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同時是北師大義務師范生導師、首師大教育碩士班導師、北京市教育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語文報刊社作文個性化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和《作文個性化平臺雜志高中版》一書的主編。曾獲得過北京市十佳教師、優(yōu)秀教師、名師走廊名師等榮譽稱號;先后發(fā)表科研論文60余篇,獲全國語文教學論文獎20余次,主編和參編語言、文學、美學、宗教、教育學、心理學等著作30余部。撰寫教學電視片、電影片腳本30多集。
“高中語文老師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定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從語文中‘學出樂趣,形成興趣,發(fā)展情趣’。”梁老師幽默親切的話語,生動形象的講解,贏得了老師們陣陣掌聲。
一場短短三個半小時的講座,梁老師結(jié)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例子,給師生們講述了科學類文章和現(xiàn)代文學作品閱讀的思維方法與閱讀步驟,師生們很受啟發(fā),真是讓他們享受了一場聽覺的盛宴。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和建國62周年,在這舉國歡騰的美好十月,安龍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月3日至6日,應安龍縣邀請,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一行12人,不畏山遙路遠,放棄國慶休假的黃金時間,在北京市教育學會于東平副會長的帶領(lǐng)下,長途跋涉來到該縣進行第三次義務講學。在短短的四天時間里,他們先后在安龍人民會場、安龍一中、德臥中學、新橋中學和篤山中學,為廣大師生開展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高考心理共10個學科22場高水平的講座。每場的聽課師生不下400人。
長期以來,地處西南邊陲的安龍縣,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jīng)濟滯后等多種原因,教育教學水平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全省教育面臨“既要趕、又要轉(zhuǎn)”的新形勢下,為提升師資隊伍素質(zhì),著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fā)展要求的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在前年、去年邀請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為高中師生作高考備考輔導和專題講座的基礎(chǔ)上,今年再次邀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為該縣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義務講學。
10月3日,講師團一行風塵仆仆抵達安龍,受到了該縣的熱情接待。10月4日上午在該縣人民會場舉行了開班儀式。該縣分管教育副縣長李澤蕓,教育局長劉玉川出席了開班儀式,熱烈歡迎義務講師團的再次到來。
“尊敬的范老師,您好!我是您的一堂課的學生,您的一堂課讓我受益匪淺,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非常感謝您關(guān)鍵時刻的指點,今天是教師節(jié),祝您節(jié)日愉快!”今年教師節(jié),曾有一名學生給北京的范存智老師發(fā)了這樣一條短信。
專家們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無私的奉獻精神,勤勤懇懇的工作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教研風格和終身學習的高尚品質(zhì),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范存智老師精彩的英語講座,無論是涉及到任何話題,他總能緊緊將學生的眼球吸引住,學生要想分心都難。在分析了解考生的現(xiàn)狀后,他說:“同學們平時所用的教材和要求都比高考的要深,比如詞匯,大家所接觸和老師要求的是3000多,而高考只考查2500左右,也就是說,你們學得深,高考考得淺,不愁高考考不好”。
范老師在講課中穿插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一個動物園猴子死了,正巧碰上一個長得像猴的年輕人到動物園里找工作,于是負責人便要他扮猴取悅旅客,得知有人要他扮猴,年輕人一氣之下便說了一句‘You look more like a monkey than I do ’。”接著范老師將話筒依次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翻譯,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都按字面意思翻譯成“你比我看起來更像猴子”,最后他說:“應該譯成‘去你的吧,你才像猴子呢!’”然后微笑著說:“因為如果譯成‘你比我看起來更像猴子’不就承認自己是猴了嗎?”話音剛落,全場一片歡笑,熱烈的掌聲驟然響起。
“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任何一種高考的題型,范老師總能妙語連珠,深入淺出,利用自己提練出來的精辟的論述來闡述一個特別難的知識點,聽范老師講學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能與專家們零距離接觸,更是我們的福分,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再來!”聆聽范老師的講座后,普坪中學韋國發(fā)老師這樣感嘆道。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年齡可達70歲。可當它活到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喙也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又濃又厚的羽毛讓翅膀變得更加沉重,飛翔十分吃力。面對它的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蛻變。盡管蛻變很痛苦,但它還是選擇了后者。它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其實,在我們的生命中,常常會面對許多坎坷與磨難。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永不低頭、不屈不撓,才能換得真正意義上的重生。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更新,才能進展。”來自北京的張明靜老師在與青年老師們交流時如是說。
張老師是北京密云縣巨各莊中學語文高級教師。19歲那年,她被分配到密云縣最偏遠的山區(qū)馮家峪西白蓮峪小學,學校地處密云深山區(qū),四面環(huán)山,只有四間教室、連辦公室也沒有。該地區(qū)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閉塞,但是“夜靜春山空”的環(huán)境,猶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給她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不知有多少個周末,多數(shù)個傍晚黃昏,張老師在學校背后的小山上盡情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潤澤著干渴的心靈,在大山深處一天天成長起來。
轉(zhuǎn)瞬即逝的一場講座,張老師以“勵志 學習 成長”為題”,很老師們共同分享了她為山區(qū)教育常年堅守深山的經(jīng)歷。從她的經(jīng)歷中,我們感受到了她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扎根山區(qū)教育無怨無悔的無私情懷和崇高的品質(zhì)。
講座快結(jié)束時,她勉勵老師們說:學校取得了好成績,受益者何人?我不去說校榮我榮,我也不去說我參與過程中的艱辛、我更不去說在那樣好的團隊中工作的舒暢心情……我只是想,在這過程中感覺到一種成長,環(huán)境育人對老師也是一樣的,與學生不同的是,這個“育我”環(huán)境是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的,因為你是成人,因為你是老師!這樣你才會呆在任何艱苦的環(huán)境中也能有較大進步(我不排除我對優(yōu)秀環(huán)境的羨慕);我營造環(huán)境、我也成長;我為學生成長付出,學生成長了,我也成長了。
在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中,她微笑著說:“目標無止境,學無止境,語文教學的探索之路無盡頭,我正在跋涉……”
短短四天的義務講學,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化學特級教師冬鏡寰,北京師大實驗中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儲瑞年,北大附中資深英語教師范存智,北京市陳經(jīng)綸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扈之霖,北京市朝陽區(qū)教研中心高中生物教研室負責人、高中生物高級教師尹樂,北京五中歷史特級教師張道林,南京金陵中學政治特級教師王鼎宏,北京聞心齋咨詢所副所長、國家二級職業(yè)心理咨詢師張麗,北京五中語文特級教師梁捷等講師團的專家,都是耄耋老人了,但他們發(fā)揚不畏艱苦、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克服了身體的不適,以自己豐富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為安龍的師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演講。他們將寶貴的高考輔導經(jīng)驗和全國各地高考信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安龍的師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安龍教師專業(yè)成長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專家們的智慧和汗水,他們對安龍教育的支持,用嘔心瀝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在緊張的講座中,專家們還與該縣高中的教師和學生開展了交流互動活動,耐心細致地回答了老師們提出的問題。
為增進友誼,加強思想、情感和業(yè)務交流,加大對該縣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力度,講師團一行的11位專家,還與安龍一中、德臥中學、普坪中學、龍廣一中的27名學科教師結(jié)成了幫扶對子。
為充分發(fā)揮專家們的示范引領(lǐng)作用,在去前年聘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成員梁捷等12位專家為該縣教育顧問的基礎(chǔ)上,今年再次聘請了冬鏡寰、張道林、張明靜、王顯厚4位專家為該縣教育顧問?h教育局長劉玉川在義務講學開班儀式上分別為他們頒發(fā)了聘書。
(10月4日上午,可容納一千多人的安龍人民會場。座無虛席卻又秩序井然。
“高考閱讀教學就像木桶一樣,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看這只木桶有多高,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這叫短板理論。因此,老師們要以最近檢測為參照,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要靈活運用以議論、說明為主的科學類文章閱讀的主要思維方法,搞清加工對象和加工方式,概念要清晰,判斷要準確,而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要注重‘感受、復現(xiàn)、共鳴’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現(xiàn)高分的突破。”來自北京的梁捷老師在講課中這樣說道。
梁捷是北京第五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同時是北師大義務師范生導師、首師大教育碩士班導師、北京市教育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語文報刊社作文個性化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和《作文個性化平臺雜志高中版》一書的主編。曾獲得過北京市十佳教師、優(yōu)秀教師、名師走廊名師等榮譽稱號;先后發(fā)表科研論文60余篇,獲全國語文教學論文獎20余次,主編和參編語言、文學、美學、宗教、教育學、心理學等著作30余部。撰寫教學電視片、電影片腳本30多集。
“高中語文老師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定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從語文中‘學出樂趣,形成興趣,發(fā)展情趣’。”梁老師幽默親切的話語,生動形象的講解,贏得了老師們陣陣掌聲。
一場短短三個半小時的講座,梁老師結(jié)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例子,給師生們講述了科學類文章和現(xiàn)代文學作品閱讀的思維方法與閱讀步驟,師生們很受啟發(fā),真是讓他們享受了一場聽覺的盛宴。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和建國62周年,在這舉國歡騰的美好十月,安龍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月3日至6日,應安龍縣邀請,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一行12人,不畏山遙路遠,放棄國慶休假的黃金時間,在北京市教育學會于東平副會長的帶領(lǐng)下,長途跋涉來到該縣進行第三次義務講學。在短短的四天時間里,他們先后在安龍人民會場、安龍一中、德臥中學、新橋中學和篤山中學,為廣大師生開展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高考心理共10個學科22場高水平的講座。每場的聽課師生不下400人。
長期以來,地處西南邊陲的安龍縣,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jīng)濟滯后等多種原因,教育教學水平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全省教育面臨“既要趕、又要轉(zhuǎn)”的新形勢下,為提升師資隊伍素質(zhì),著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fā)展要求的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在前年、去年邀請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為高中師生作高考備考輔導和專題講座的基礎(chǔ)上,今年再次邀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為該縣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義務講學。
10月3日,講師團一行風塵仆仆抵達安龍,受到了該縣的熱情接待。10月4日上午在該縣人民會場舉行了開班儀式。該縣分管教育副縣長李澤蕓,教育局長劉玉川出席了開班儀式,熱烈歡迎義務講師團的再次到來。
“尊敬的范老師,您好!我是您的一堂課的學生,您的一堂課讓我受益匪淺,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非常感謝您關(guān)鍵時刻的指點,今天是教師節(jié),祝您節(jié)日愉快!”今年教師節(jié),曾有一名學生給北京的范存智老師發(fā)了這樣一條短信。
專家們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無私的奉獻精神,勤勤懇懇的工作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教研風格和終身學習的高尚品質(zhì),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范存智老師精彩的英語講座,無論是涉及到任何話題,他總能緊緊將學生的眼球吸引住,學生要想分心都難。在分析了解考生的現(xiàn)狀后,他說:“同學們平時所用的教材和要求都比高考的要深,比如詞匯,大家所接觸和老師要求的是3000多,而高考只考查2500左右,也就是說,你們學得深,高考考得淺,不愁高考考不好”。
范老師在講課中穿插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一個動物園猴子死了,正巧碰上一個長得像猴的年輕人到動物園里找工作,于是負責人便要他扮猴取悅旅客,得知有人要他扮猴,年輕人一氣之下便說了一句‘You look more like a monkey than I do ’。”接著范老師將話筒依次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翻譯,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都按字面意思翻譯成“你比我看起來更像猴子”,最后他說:“應該譯成‘去你的吧,你才像猴子呢!’”然后微笑著說:“因為如果譯成‘你比我看起來更像猴子’不就承認自己是猴了嗎?”話音剛落,全場一片歡笑,熱烈的掌聲驟然響起。
“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任何一種高考的題型,范老師總能妙語連珠,深入淺出,利用自己提練出來的精辟的論述來闡述一個特別難的知識點,聽范老師講學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能與專家們零距離接觸,更是我們的福分,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再來!”聆聽范老師的講座后,普坪中學韋國發(fā)老師這樣感嘆道。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年齡可達70歲?僧斔畹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喙也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又濃又厚的羽毛讓翅膀變得更加沉重,飛翔十分吃力。面對它的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蛻變。盡管蛻變很痛苦,但它還是選擇了后者。它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其實,在我們的生命中,常常會面對許多坎坷與磨難。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永不低頭、不屈不撓,才能換得真正意義上的重生。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更新,才能進展。”來自北京的張明靜老師在與青年老師們交流時如是說。
張老師是北京密云縣巨各莊中學語文高級教師。19歲那年,她被分配到密云縣最偏遠的山區(qū)馮家峪西白蓮峪小學,學校地處密云深山區(qū),四面環(huán)山,只有四間教室、連辦公室也沒有。該地區(qū)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閉塞,但是“夜靜春山空”的環(huán)境,猶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給她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不知有多少個周末,多數(shù)個傍晚黃昏,張老師在學校背后的小山上盡情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潤澤著干渴的心靈,在大山深處一天天成長起來。
轉(zhuǎn)瞬即逝的一場講座,張老師以“勵志 學習 成長”為題”,很老師們共同分享了她為山區(qū)教育常年堅守深山的經(jīng)歷。從她的經(jīng)歷中,我們感受到了她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扎根山區(qū)教育無怨無悔的無私情懷和崇高的品質(zhì)。
講座快結(jié)束時,她勉勵老師們說:學校取得了好成績,受益者何人?我不去說校榮我榮,我也不去說我參與過程中的艱辛、我更不去說在那樣好的團隊中工作的舒暢心情……我只是想,在這過程中感覺到一種成長,環(huán)境育人對老師也是一樣的,與學生不同的是,這個“育我”環(huán)境是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的,因為你是成人,因為你是老師!這樣你才會呆在任何艱苦的環(huán)境中也能有較大進步(我不排除我對優(yōu)秀環(huán)境的羨慕);我營造環(huán)境、我也成長;我為學生成長付出,學生成長了,我也成長了。
在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中,她微笑著說:“目標無止境,學無止境,語文教學的探索之路無盡頭,我正在跋涉……”
短短四天的義務講學,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化學特級教師冬鏡寰,北京師大實驗中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儲瑞年,北大附中資深英語教師范存智,北京市陳經(jīng)綸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扈之霖,北京市朝陽區(qū)教研中心高中生物教研室負責人、高中生物高級教師尹樂,北京五中歷史特級教師張道林,南京金陵中學政治特級教師王鼎宏,北京聞心齋咨詢所副所長、國家二級職業(yè)心理咨詢師張麗,北京五中語文特級教師梁捷等講師團的專家,都是耄耋老人了,但他們發(fā)揚不畏艱苦、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克服了身體的不適,以自己豐富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為安龍的師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演講。他們將寶貴的高考輔導經(jīng)驗和全國各地高考信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安龍的師生?梢院敛豢鋸埖卣f,安龍教師專業(yè)成長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專家們的智慧和汗水,他們對安龍教育的支持,用嘔心瀝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在緊張的講座中,專家們還與該縣高中的教師和學生開展了交流互動活動,耐心細致地回答了老師們提出的問題。
為增進友誼,加強思想、情感和業(yè)務交流,加大對該縣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力度,講師團一行的11位專家,還與安龍一中、德臥中學、普坪中學、龍廣一中的27名學科教師結(jié)成了幫扶對子。
為充分發(fā)揮專家們的示范引領(lǐng)作用,在去前年聘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一幫一”義務講師團成員梁捷等12位專家為該縣教育顧問的基礎(chǔ)上,今年再次聘請了冬鏡寰、張道林、張明靜、王顯厚4位專家為該縣教育顧問?h教育局長劉玉川在義務講學開班儀式上分別為他們頒發(fā)了聘書。
(桂進勇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