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三年投入7520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
亮點黔西南訊 黔西南州晴隆縣自2010年大力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以來,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從機構和人員上確保一事一議工作取得實效。廣泛發(fā)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快道路、水利、環(huán)衛(wèi)、文體、供電等其它項目公益事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生產(chǎn)條件,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
三年來,該縣在提高群眾收入的同時,狠抓“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施,堅持“民主決擇,籌補結合;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競爭立項,效益優(yōu)先;分類獎補,項目整合;規(guī)范管理、陽光操作”六項原則。探索以農民自愿投勞為基礎、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廣泛爭取各方支持的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投入新機制,在充分調動農民籌勞開展村內公益事業(yè)建設積極性的基礎上,實施了一批又一批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截止10月30日,共投入地方財政資金2192.175萬元,積極爭取了中央、省級財政獎補資金3205萬元,群眾投工424552個,群眾投工折資2122.76萬元,項目總投資7519.935萬元。建設項目271個(以交通類為主)完成里程452.537公里,共涉及14鄉(xiāng)(鎮(zhèn))51個行政村265個自然村寨,受益人數(shù)達12.5萬人。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公益事業(yè)發(fā)展,調動了農民參與農村公益事業(yè)的積極性,群眾要求建設,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改善了村容村貌及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方便了群眾的生活;轉變了農村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從以前“等、靠、要”到主動投工投勞,從要我干到我要干,從分散投入到整村推進;增加了工程各項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有效促進了村務公開和村民自治;明確了村級公益事業(yè)管護體制,全縣各項目主體以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或村規(guī)民約的形式制訂了相應的管護制度,確保了村內公益設施長期發(fā)揮應有效益。改善了干群關系,密切了群眾關系,原來存在的干群矛盾、鄰里糾紛逐步得到化解,村組的矛盾糾紛調解明顯減少和降低,為社會穩(wěn)定、和諧奠定了基礎。
據(jù)縣人大副主任、財政局局長唐飛介紹: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不斷實施,有效破解了農村“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問題,呈現(xiàn)出廣大農民群眾對集體公益事業(yè)“自覺議事,自行決事,共同干事”的新局面。(陳亞林 報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資訊,盡在亮點黔西南網(wǎng)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閱讀。
![](/images/ldqxn_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