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擁有100萬人口的大中城市目標 興義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扎實推進
興義市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為契機,按照林樹森省長視察興義城市建設時提出“把興義建設成為輻射三省區(qū)擁有100萬人口的大中城市”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拆遷,扎實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
十大項目,推進科學發(fā)展。按照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將2009年定為“項目年”,決定上馬一大批重大項目。其中,穿云洞二期、立交橋黃草段、立交橋桔山段、坪東大道延伸段、棲霞路、西南環(huán)線坪東段、文化路黃草段、文化路下五屯段、西南環(huán)線下五屯段、興義大道二期等十個工程為城市重點工程,計劃征地拆遷1551戶(單位宿舍534戶),涉及單位68個,計劃征地拆遷建筑面積246029平方米、土地面積579454平方米,預計補償資金41960萬元。十個城市重點工程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活力,推進科學發(fā)展。
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采取懸掛布標、張貼標語、發(fā)放宣傳資料、召開座談會、設置宣傳牌、宣傳欄等形式,邀請黔西南日報、黔西南電視臺、黔西南廣播電臺進行采訪報道,開辟“努力踐行科學發(fā)展,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專欄,在《經(jīng)濟信息時報·今日興義》、興義人民廣播電臺、《興義工作》、《興義》(新聞圖片)、“興義之窗·今日興義”等媒體對十個城市重點工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宣傳,通過對實施城市重點工程的重大決策、征地拆遷相關政策法規(guī)、工程建設進度情況、征地拆遷和工程建設中涌現(xiàn)的先進典型等的宣傳,營造了良好的征地拆遷和工程建設氛圍。下五屯科佐屯村黨支部書書黃恩志在重點工程建設房屋拆遷補償工作中,堅持“從我做起”,既不讓政府“為難”,又不讓群眾“吃虧”,集思廣益,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宣傳補償標準和補償政策,走村串戶,聽取群眾反應的意見和建議,采取“干部做群眾的工作”、“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等方式解決群眾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做好榜樣,將自家的房屋作為最抵補償標準的示范,村主任家的房屋也做了中等補償標準的示范,讓群眾能有更為客觀的認識,他親自到重點工程建設總指揮部反映,為群眾成功爭取到了被遷房屋總價10%的獎勵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簽字的并且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群眾還能得到8000元的獎勵金,群眾紛紛響應。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環(huán)境。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工作人員深入被拆遷單位、拆遷戶,召開座談會,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向拆遷對象講清實施城市重點工程的重大意義、相關法規(guī)和補償標準,爭取拆遷對象的積極支持和理解。在財產(chǎn)核對登記、丈量土地、補償標準公示和集中安置工作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邀請群眾代表全程參與,對集中安置區(qū)建設圖紙,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切實維護征地拆遷戶的根本利益,構建了和諧的征地拆遷環(huán)境。
依法拆遷,推進項目建設。在拆遷工作中,嚴格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堅持依法拆遷,扎實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5月8日,興義市召開2009年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動員大會部署相關工作。9月3日,興義市人民政府依法將廖家良、劉志英(廖正倫,已故)2戶人家位于興義市黃草街道辦鐵匠街92號、90號的房屋拆除。9月6日,隨著數(shù)十臺(輛)挖掘機和運土車輛的進入,興義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的文化路下五屯段進入全線施工建設階段。
截止9月16日,改善城市環(huán)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穿云洞二期工程,計劃拆遷287戶,已簽定協(xié)議210戶,占計劃的73.17%;立交橋黃草段工程,計劃拆遷214戶,已簽定協(xié)議109戶,占計劃的50.93%;西南環(huán)線坪東段工程,計劃拆遷86戶,已簽定協(xié)議82戶,占計劃的95.35%;文化路黃草段工程,計劃拆遷72戶,已簽定協(xié)議56戶,占計劃的77.78%;文化路下五屯段工程,計劃拆遷112戶,已簽定協(xié)議89戶,占計劃的75.89%;西南環(huán)線下五屯段工程,計劃拆遷136戶,已簽定協(xié)議134戶,占計劃的98.53%。其它城市重點工程征地拆遷工作也在扎實推進,十個城市重點工程計劃征地拆遷的1551戶,已簽定拆遷協(xié)議883戶,占計劃數(shù)的56.93%,已完成拆遷494戶。以人為本、依法拆遷,確保了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按計劃穩(wěn)步推進。
![](/images/ldqxn_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