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委會支援西南抗旱救災第一口井在魯布格鎮(zhèn)打成出水
圖為4月23日下午出水現場
亮點黔西南訊 4月23日下午13時48分,興義市魯布格鎮(zhèn)發(fā)玉村丫根組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支援貴州抗旱救災的打井現場,當鉆井深度近70米時,一股伴有泥漿的混水噴薄而出,向天空沖出5米多高。一瞬間,當地群眾與打井工程施工人員一片歡呼。
從4月7日開鉆以來,該井位打井隊員采用回轉取芯鉆進技術,但因地質條件復雜、巖石堅硬,進度受到一定影響。工程技術人員迅速調整鉆進方案,并緊急購置先進的鉆井設備,于22日凌晨起以潛孔錘鉆進技術繼續(xù)施工,下鉆55米左右時,在排出巖粉過程中發(fā)現伴有地下水,且隨下鉆深度加大,水量增多。
現場專家憑借地質結構和出水量每小時不低于10立方米等特點分析,初步判定為巖層水。打井工程技術人員在專家的指導下,為證實是否具備開采價值,日夜奮戰(zhàn),在進一步的鉆進過程,出水量均穩(wěn)定在10立方米以上。
4月24日17時40分,黃委會設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魯布格鎮(zhèn)的鉆井終孔96米,水量穩(wěn)定在每小時15立方米,具備開采價值。這標志著黃委支援西南旱區(qū)抗旱救災的第一口井打成。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研究員陳維達介紹,該井自4月22日在鉆進過程中初見地下水后,工程技術人員繼續(xù)奮戰(zhàn),經過近一天的不懈努力,掘進至96米,水量穩(wěn)定。在完成洗井和水質檢測后,該井將滿足魯布格鎮(zhèn)4000余名群眾、3000余頭(匹)大牲畜的飲用水需求,同時還能保障該地區(qū)一定范圍內的農業(yè)灌溉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