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在线无码精品视频播放在|亚洲码国产精品香蕉在线|无码主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噜噜无码性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原创AV片国产日韩|不卡高清无码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望謨

望謨:紅色遺珠——坡王兵工廠

2016年10月18日 11:00:13來源:黔西南日報 作者:岑志福

 

 
 10.jpg
在坡王兵工廠舊址上尋找制造兵器時留下的火炭。
紅七軍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1937年,曾在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兵工廠,生產出大量武器彈藥,為武裝和壯大抗日力量,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作出過歷史性的巨大貢獻。”“今天我們要去老家坡王實地看看,想約你一起去,有興趣嗎?”8月24日,望謨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軍打來電話盛情邀請。
昔日的深山老林,還有兵工廠?那么,兵工廠現在是怎樣的?舊址究竟在哪里?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與楊軍,望謨縣史志辦副主任羅朝勇,縣文化體育旅游和廣播電影電視局文物辦邱成發(fā)一行來到了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探訪這個兵工廠。
80多年過去了,時光流逝,世事變遷,但坡王兵工廠不應該從人們的記憶和視野中消失。為了這一目的,我走進了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找到了村委會主任楊昌道,在他的帶領下,找到村里年紀最大的老人進行探詢。
村民楊昌群今年67歲,他與村里四位老年人一起帶我們來到了當時兵工廠舊址,并用挖鋤挖出當時生產兵器所用的火炭。站在兵工廠舊址的上方,老人們都打開了記憶的匣門,用手指點著,給我們講述起80多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往事。
根據寨里老年人和楊軍,原望謨縣復興鎮(zhèn)人大主席楊光祖(已退休)1998年10月5日采訪村里老人(楊通遼,時年82歲;楊通友,時年76歲;楊通佑,時年76歲;楊光信,時年76歲。均已故。)的記錄資料,讓人們更加清晰地回憶起曾經發(fā)生在這里的抗日往事。
1937年農歷“三月三”這天,風和日麗,坡王布依寨迎來了遠方賓客牙永平、李躍清、李德榮(均系廣西人)等人。他們來到羅開舜家(時為當地很有威望的進步人士),寨人皆大歡喜,親戚們熱情招待。因牙永平此前與羅結拜為老庚,大伙都以親人般稱兄道弟,比羅開舜小的人稱牙為老庚哥,大的稱老庚弟。熱鬧三天后,牙永平等告別了羅開舜,離開了坡王,不知去向,后來才知道是到卡法寨了。為了預防卡法兵工廠暴露而避敵圍剿和發(fā)展地方革命武裝力量,時隔半個月以后的一天,李躍清帶10幾個人又來到羅開舜家。他們自帶行裝、炊具及造槍工具老虎鉗、鼓風箱、大小錘等。第二天即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坡王兵工廠正式悄悄成立了。李躍清受牙永平委托,宣讀了羅開舜為兵工廠廠長、李躍清為技師的委任狀(委任狀已遺失)。此后,牙永平不時來到坡王兵工廠作指導,兵工廠辦得紅紅火火,規(guī)模越來越大,其中有一年還擴大到納丁寨設子廠。
兵工廠秘密設在坡王寨邊的原始森林里(現還有遺址)。廠房為簡易木柱房,造槍工人住在離廠房30米外的糧倉腳,師傅李躍清(當地人叫他李老板),還有李德榮(人稱“李炮匠”),車工老王、老莫,其他10多個人回憶起來面很熟,但不記得他們的具體姓名了。他們大多是廣西人,講廣西話,與當地人講漢話,也懂一些布依話。
廠內安裝有老虎鉗8臺,鼓風爐2座,造槍鋼材由板陳兵工廠供應。羅開舜指派可靠的楊通遼、楊卜由章倆人趕馬到板陳馱來,每趟往返有兩天半到三天路程。鋼材馱到坡王交給老王驗收,每馱付給工錢三到五塊大洋。李師傅負責繪制槍械圖案,然后由李德榮交到板陳總廠,總廠按圖案所需的零部件制成毛坯,再運回坡王。李躍清指導工人加工磨細、刨光、裝配成槍支,日產一至二支,取名叫“內關二馬機”,比“板陳造”還精短、別致。每造出一支槍都要進行試槍,經過10發(fā)子彈試打無誤,該支槍才算合格。在那漫長的歲月里,幾乎天天都有槍聲響,槍口都朝對門坡——納盤、里垌方向打。后來,對面寨子生怕誤傷人畜,曾派人到坡王向羅開舜說情,從此試槍槍口朝天打了。
兵工廠在李躍清的帶領下,工人們抓緊生產,精益求精,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后來因造槍任務重,實在忙不過來,李師傅便雇傭當地農民到廠內做工,他們既能領到相應的報酬,又能學到一技之長。其中有羅正權、羅公頂力等本地人,后來他們都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鐵匠,還能制造火藥槍用作防身或打獵。
兵工廠制造出來的槍支除自用外,還給坡王組每戶農戶發(fā)放1至3支槍。其余的以每支34塊大洋出售,源源不斷地為卡法連隊提供物資支援;同時無償武裝了上下伏開、納棒、坡王、納丁等寨子的農民,保護地方民眾安全。自從坡王兵工廠秘密誕生并造出槍支,使這一帶民眾長期有了一個安寧穩(wěn)定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
兵工廠在坡王、納丁存在的幾年間,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楊通遼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深有感觸地說:“兵工廠的人待人真好,與民同甘苦,共患難,從不侵犯群眾利益,他們與反動派完全不一樣啊!”他們白天做工,晚上到寨上同民眾擺家常,都以商人身份接觸群眾,但從其言談舉止中看得出來,他們與普通百姓非同一般。李躍清等人在楊通遼家擺談時,對前來聊天的寨上人說:“我們辦兵工廠,造出槍桿子來,就是為了抗擊國內外敵人,保家衛(wèi)國,只有把反動派消滅掉,中國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當家作主人。”牙永平每次來到坡王、納丁,住宿主要在羅開舜家,還經常出入坡王楊正科、納丁羅廷國兩家,成為兩家的常客。原因一是為了維護穩(wěn)定:牙永平在與群眾接觸中了解到,楊羅均為兩寨寨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和威望,牙永平憑借他們的威望來組織武裝,以保一方平安穩(wěn)定;二是為了發(fā)展教育:在當時,這一帶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師資嚴重缺乏。經過牙永平的啟發(fā)和疏導,楊羅倆人心領會神,鼎力支持,一致推舉有一定學識的楊正學(楊正科之胞弟)任教。學校就設在坡王楊正科家,他將自家木瓦結構的廂房貢獻出來做教學樓,學校取名為“坡王私塾小學”,現在還保存有一小半殘樓。坡王小學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先后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其中有楊光智(原黔南州政府秘書長、望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光祖、楊植、楊軍等60多人(其中坡王30多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黨為人民的事業(yè)盡心盡力工作。
兵工廠為當地群眾辦了一樁樁實事好事,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紅色記憶。一是挖掘水井。以前坡王是遠近聞名的缺水寨,僅有寨邊一條小水溝的水井,不衛(wèi)生且經常斷水,只好到一里之外的大水溝里挑水吃。兵工廠急群眾之所急,在原小水井的一側重新選好位置,發(fā)動軍民撬開石塊,清理泥沙,截流成井,常年不斷,從而緩解了坡王人的飲水困難。二是栽種常青樹。在新水井下方有一棵大樹,據說是牙永平從很遠的地方帶來栽種的,名叫“常青樹”,至今仍青翠茂盛,令人心生敬慕。三是鋪設街道。先前,坡王寨上有條縱橫交叉的十字泥巴路,由于路面狹窄,雨天道路稀滑,很難行走。牙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經過與羅開舜、楊正科磋商后,作出了軍民共建石鋪街的決定。消息一傳開,寨人無不歡欣鼓舞,各家各戶都來參加勞動,有平整路面的,有盤抬石頭的,有鋪路砌坎的,干得熱火朝天,終于修出了全長近1000米、平均寬為2米的石鋪街道。但由于街道年久失修,導致路面破損變形,以后寨人又多次對街道進行修復,如今已全部實現硬化了。為紀念兵工廠的為民情誼和豐功偉績,坡王后生一直把街道、水井、常青樹譽為“紅軍街”“紅軍井”“紅軍樹”,并自發(fā)樹碑立傳,以示銘記恩情、世代傳頌。村民楊昌華還作詩記載和歌頌紅軍的精神:
紅軍大愛未能忘,行善親民世代彰。
筑井修街多便利,開堂辦教好風光。
鋼槍矗立人心靜,綠樹成蔭寨貌揚。
部隊恩情如日月,祥光雋永映坡王。
兵工廠處處為民謀福利,坡王人為了表達對兵工廠的感激之情,紛紛為兵工廠義務擔水、砍柴、送小菜、縫補衣被等;在羅開舜的帶領下,楊正學、楊通金、楊光仁等十多名青年男子組成一支護廠隊,他們白天做農活,夜間輪流巡邏,以保百姓平安和防止壞人破壞兵工廠;楊正科、楊光仁無償讓出約二分地給兵工廠種菜;楊通全獻出近10平方米的木板給兵工廠用作床板。
后來,牙永平把主要精力放在卡法連隊建設上,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坡王兵工廠。在牙永平離開坡王、納丁后,全由羅開舜負責帶人維護管理兵工廠,短短幾年間,制造出數以千計的槍支來,他們?yōu)橹гǚㄟB隊建設和維護地方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保護兵工廠方面,羅開舜操盡了心血,承擔了風險。
之后,羅開舜因病去世,兵工廠因無人管理而撤散。
硝煙隨風飄逝,斯人音容猶在,當年兵工廠子弟兵在坡王人心里播下的紅色種子,早已落地生根,紅軍艱苦卓絕、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堅定不移地跟黨走……
后記:
坡王布依寨系望謨縣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距紅軍卡法連隊舊址約18公里,距縣城20公里。
2016年6月12日,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全面啟動。本次普查內容將在地文景觀、水域景觀、遺跡遺址、旅游商品等8個主類基礎上,增加鄉(xiāng)村旅游、康體養(yǎng)生、紅色旅游、山地體育等4類普查內容。期間,普查隊深入到望謨縣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對坡王兵工廠遺址進行全面普查。坡王兵工廠遺址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歷史借鑒意義,它是紅軍卡法連隊革命史料的豐富延伸和有力補充。
目前,望謨縣史志辦、縣文化部門正在對坡王兵工廠相關歷史資料進行挖掘整理,希望坡王兵工廠早日得以發(fā)掘保護和開發(fā)利用。

我要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熱文排行

24小時 一周 一月

望謨:紅色遺珠——坡王兵工廠

黔西南日報 | 2016年10月18日 11:00:13 | 岑志福

 

 
 10.jpg
在坡王兵工廠舊址上尋找制造兵器時留下的火炭。
紅七軍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1937年,曾在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兵工廠,生產出大量武器彈藥,為武裝和壯大抗日力量,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作出過歷史性的巨大貢獻。”“今天我們要去老家坡王實地看看,想約你一起去,有興趣嗎?”8月24日,望謨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軍打來電話盛情邀請。
昔日的深山老林,還有兵工廠?那么,兵工廠現在是怎樣的?舊址究竟在哪里?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與楊軍,望謨縣史志辦副主任羅朝勇,縣文化體育旅游和廣播電影電視局文物辦邱成發(fā)一行來到了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探訪這個兵工廠。
80多年過去了,時光流逝,世事變遷,但坡王兵工廠不應該從人們的記憶和視野中消失。為了這一目的,我走進了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找到了村委會主任楊昌道,在他的帶領下,找到村里年紀最大的老人進行探詢。
村民楊昌群今年67歲,他與村里四位老年人一起帶我們來到了當時兵工廠舊址,并用挖鋤挖出當時生產兵器所用的火炭。站在兵工廠舊址的上方,老人們都打開了記憶的匣門,用手指點著,給我們講述起80多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往事。
根據寨里老年人和楊軍,原望謨縣復興鎮(zhèn)人大主席楊光祖(已退休)1998年10月5日采訪村里老人(楊通遼,時年82歲;楊通友,時年76歲;楊通佑,時年76歲;楊光信,時年76歲。均已故。)的記錄資料,讓人們更加清晰地回憶起曾經發(fā)生在這里的抗日往事。
1937年農歷“三月三”這天,風和日麗,坡王布依寨迎來了遠方賓客牙永平、李躍清、李德榮(均系廣西人)等人。他們來到羅開舜家(時為當地很有威望的進步人士),寨人皆大歡喜,親戚們熱情招待。因牙永平此前與羅結拜為老庚,大伙都以親人般稱兄道弟,比羅開舜小的人稱牙為老庚哥,大的稱老庚弟。熱鬧三天后,牙永平等告別了羅開舜,離開了坡王,不知去向,后來才知道是到卡法寨了。為了預防卡法兵工廠暴露而避敵圍剿和發(fā)展地方革命武裝力量,時隔半個月以后的一天,李躍清帶10幾個人又來到羅開舜家。他們自帶行裝、炊具及造槍工具老虎鉗、鼓風箱、大小錘等。第二天即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坡王兵工廠正式悄悄成立了。李躍清受牙永平委托,宣讀了羅開舜為兵工廠廠長、李躍清為技師的委任狀(委任狀已遺失)。此后,牙永平不時來到坡王兵工廠作指導,兵工廠辦得紅紅火火,規(guī)模越來越大,其中有一年還擴大到納丁寨設子廠。
兵工廠秘密設在坡王寨邊的原始森林里(現還有遺址)。廠房為簡易木柱房,造槍工人住在離廠房30米外的糧倉腳,師傅李躍清(當地人叫他李老板),還有李德榮(人稱“李炮匠”),車工老王、老莫,其他10多個人回憶起來面很熟,但不記得他們的具體姓名了。他們大多是廣西人,講廣西話,與當地人講漢話,也懂一些布依話。
廠內安裝有老虎鉗8臺,鼓風爐2座,造槍鋼材由板陳兵工廠供應。羅開舜指派可靠的楊通遼、楊卜由章倆人趕馬到板陳馱來,每趟往返有兩天半到三天路程。鋼材馱到坡王交給老王驗收,每馱付給工錢三到五塊大洋。李師傅負責繪制槍械圖案,然后由李德榮交到板陳總廠,總廠按圖案所需的零部件制成毛坯,再運回坡王。李躍清指導工人加工磨細、刨光、裝配成槍支,日產一至二支,取名叫“內關二馬機”,比“板陳造”還精短、別致。每造出一支槍都要進行試槍,經過10發(fā)子彈試打無誤,該支槍才算合格。在那漫長的歲月里,幾乎天天都有槍聲響,槍口都朝對門坡——納盤、里垌方向打。后來,對面寨子生怕誤傷人畜,曾派人到坡王向羅開舜說情,從此試槍槍口朝天打了。
兵工廠在李躍清的帶領下,工人們抓緊生產,精益求精,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后來因造槍任務重,實在忙不過來,李師傅便雇傭當地農民到廠內做工,他們既能領到相應的報酬,又能學到一技之長。其中有羅正權、羅公頂力等本地人,后來他們都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鐵匠,還能制造火藥槍用作防身或打獵。
兵工廠制造出來的槍支除自用外,還給坡王組每戶農戶發(fā)放1至3支槍。其余的以每支34塊大洋出售,源源不斷地為卡法連隊提供物資支援;同時無償武裝了上下伏開、納棒、坡王、納丁等寨子的農民,保護地方民眾安全。自從坡王兵工廠秘密誕生并造出槍支,使這一帶民眾長期有了一個安寧穩(wěn)定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
兵工廠在坡王、納丁存在的幾年間,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楊通遼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深有感觸地說:“兵工廠的人待人真好,與民同甘苦,共患難,從不侵犯群眾利益,他們與反動派完全不一樣!”他們白天做工,晚上到寨上同民眾擺家常,都以商人身份接觸群眾,但從其言談舉止中看得出來,他們與普通百姓非同一般。李躍清等人在楊通遼家擺談時,對前來聊天的寨上人說:“我們辦兵工廠,造出槍桿子來,就是為了抗擊國內外敵人,保家衛(wèi)國,只有把反動派消滅掉,中國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當家作主人。”牙永平每次來到坡王、納丁,住宿主要在羅開舜家,還經常出入坡王楊正科、納丁羅廷國兩家,成為兩家的?。原因一是為了維護穩(wěn)定:牙永平在與群眾接觸中了解到,楊羅均為兩寨寨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和威望,牙永平憑借他們的威望來組織武裝,以保一方平安穩(wěn)定;二是為了發(fā)展教育:在當時,這一帶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師資嚴重缺乏。經過牙永平的啟發(fā)和疏導,楊羅倆人心領會神,鼎力支持,一致推舉有一定學識的楊正學(楊正科之胞弟)任教。學校就設在坡王楊正科家,他將自家木瓦結構的廂房貢獻出來做教學樓,學校取名為“坡王私塾小學”,現在還保存有一小半殘樓。坡王小學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先后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其中有楊光智(原黔南州政府秘書長、望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光祖、楊植、楊軍等60多人(其中坡王30多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黨為人民的事業(yè)盡心盡力工作。
兵工廠為當地群眾辦了一樁樁實事好事,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紅色記憶。一是挖掘水井。以前坡王是遠近聞名的缺水寨,僅有寨邊一條小水溝的水井,不衛(wèi)生且經常斷水,只好到一里之外的大水溝里挑水吃。兵工廠急群眾之所急,在原小水井的一側重新選好位置,發(fā)動軍民撬開石塊,清理泥沙,截流成井,常年不斷,從而緩解了坡王人的飲水困難。二是栽種常青樹。在新水井下方有一棵大樹,據說是牙永平從很遠的地方帶來栽種的,名叫“常青樹”,至今仍青翠茂盛,令人心生敬慕。三是鋪設街道。先前,坡王寨上有條縱橫交叉的十字泥巴路,由于路面狹窄,雨天道路稀滑,很難行走。牙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經過與羅開舜、楊正科磋商后,作出了軍民共建石鋪街的決定。消息一傳開,寨人無不歡欣鼓舞,各家各戶都來參加勞動,有平整路面的,有盤抬石頭的,有鋪路砌坎的,干得熱火朝天,終于修出了全長近1000米、平均寬為2米的石鋪街道。但由于街道年久失修,導致路面破損變形,以后寨人又多次對街道進行修復,如今已全部實現硬化了。為紀念兵工廠的為民情誼和豐功偉績,坡王后生一直把街道、水井、常青樹譽為“紅軍街”“紅軍井”“紅軍樹”,并自發(fā)樹碑立傳,以示銘記恩情、世代傳頌。村民楊昌華還作詩記載和歌頌紅軍的精神:
紅軍大愛未能忘,行善親民世代彰。
筑井修街多便利,開堂辦教好風光。
鋼槍矗立人心靜,綠樹成蔭寨貌揚。
部隊恩情如日月,祥光雋永映坡王。
兵工廠處處為民謀福利,坡王人為了表達對兵工廠的感激之情,紛紛為兵工廠義務擔水、砍柴、送小菜、縫補衣被等;在羅開舜的帶領下,楊正學、楊通金、楊光仁等十多名青年男子組成一支護廠隊,他們白天做農活,夜間輪流巡邏,以保百姓平安和防止壞人破壞兵工廠;楊正科、楊光仁無償讓出約二分地給兵工廠種菜;楊通全獻出近10平方米的木板給兵工廠用作床板。
后來,牙永平把主要精力放在卡法連隊建設上,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坡王兵工廠。在牙永平離開坡王、納丁后,全由羅開舜負責帶人維護管理兵工廠,短短幾年間,制造出數以千計的槍支來,他們?yōu)橹гǚㄟB隊建設和維護地方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保護兵工廠方面,羅開舜操盡了心血,承擔了風險。
之后,羅開舜因病去世,兵工廠因無人管理而撤散。
硝煙隨風飄逝,斯人音容猶在,當年兵工廠子弟兵在坡王人心里播下的紅色種子,早已落地生根,紅軍艱苦卓絕、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堅定不移地跟黨走……
后記:
坡王布依寨系望謨縣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距紅軍卡法連隊舊址約18公里,距縣城20公里。
2016年6月12日,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全面啟動。本次普查內容將在地文景觀、水域景觀、遺跡遺址、旅游商品等8個主類基礎上,增加鄉(xiāng)村旅游、康體養(yǎng)生、紅色旅游、山地體育等4類普查內容。期間,普查隊深入到望謨縣大觀鎮(zhèn)納丁村坡王組,對坡王兵工廠遺址進行全面普查。坡王兵工廠遺址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歷史借鑒意義,它是紅軍卡法連隊革命史料的豐富延伸和有力補充。
目前,望謨縣史志辦、縣文化部門正在對坡王兵工廠相關歷史資料進行挖掘整理,希望坡王兵工廠早日得以發(fā)掘保護和開發(fā)利用。
推薦閱讀
廉潔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09-16
亮點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報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點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