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興義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手臂上戴著紅袖章,正忙碌著清理野廣告的人。有的拎著水桶,拿著毛巾,將附在街邊路牌、商鋪墻壁等建筑物上的野廣告擦試干凈;有的則手拿油灰刀(一種小鋼鏟),把墻上或燈桿上沒法擦試下來的野廣告挨個鏟干凈;有的索性根據野廣告噴涂位置墻體的顏色,調好相同顏色的涂料,將那些“牛皮癬”覆蓋掉了;還有的耐心地用洗滌劑將墻上的“污點”逐一清洗干凈。
野廣告是影響城市美觀的頑疾,凡是臨街墻面、公益設施等,都是野廣告制作的場所。多年來,興義市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往往出現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現象,市民群眾意見很大。7月12日上午,興義市召開相關職能部門和城區(qū)8個街道辦關于整臟治亂工作會議,提出對野廣告要進行專項治理,要達到徹底清除城區(qū)野廣告的目標。
按照會議要求,黃草街心、興源、紅星等城區(qū)8個街道辦的所有社區(qū)都于次日(7月13日)上午積極參與了這次整治行動。
“沒有人叫我,是我自愿來參加這工作的。早上還不到7點鐘我就上街來參加清理野廣告。我們土生土長在興義,興義就是我的家,把城市的野廣告清理干凈,讓城市漂亮一點,我們自己走在街上也舒服……”提到清理野廣告和整臟治亂的事,黃草街道辦興源社區(qū)年近七旬的何國珍老太太邊用小鋼鏟鏟著街邊的野廣告,邊樂呵呵地介紹起來。她說,興義氣候很好,近期看電視新聞,得知許多地方的氣溫都高達40度左右,這在興義從來沒有出現過,連聽都沒聽說過。打電話給遠方的親戚,只要說一聲:“興義涼爽得很……”他們就會羨慕得直嚷嚷要過來避暑,如果親戚真到興義來,除氣候一樣可以驕傲外,城區(qū)到處是又臟又亂的街道,那自己就會覺得很沒臉面,F在城市越來越大,發(fā)展越來越快,那得更要講究才行,把城市建設美麗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好好愛護她!
在盤江路小學對門的公交車站臺,一手戴紅袖章,上面印有“城市綜合整治宣傳員”的小女孩正用力的鏟著一條野廣告。她的家就在興源社區(qū),剛剛放暑假回家聽母親說起整臟治亂,鏟除野廣告,她便早早的起床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
在富民路農業(yè)銀行對面的商鋪里,店主李先生談了他對整臟治亂和鏟除野廣告的看法。他說,市政府出臺相關措施進行整臟治亂是好事,一個城市就應該整潔、干凈、漂亮。他希望能一直堅持,始終讓城市保持最好最干凈的容顏;而不是一陣風過后,又還原到以往的老樣子。
興源社區(qū)的副主任姚茂麗同大家一樣,早早起床出門,統(tǒng)一購了涂料,在轄區(qū)內忙活開來。她告訴記者,整臟治亂工作,特別是鏟除野廣告,極大多數的市民非常擁護,有的甚至自發(fā)的參與進來。只有極少數不理解的人,還在持觀望態(tài)度,但并不影響工作的開展。
在街心花園,年輕的女孩廖國麗正忙于補充不足的涂料,將沒蓋好的野廣告再一次加厚粉刷力度,直到全部蓋好為止。一姓王的老爺爺告訴記者,這兩天,他走在街心花園的步行街上,心情都好了許多。因為街道不僅“變寬”,變得更加干凈,更加漂亮,而且,也沒有玩著“打麻花攪”飛奔而來的摩托車嚇著他和老伴了。
編后:
被稱為“城市牛皮癬”的野廣告,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難題,多年來一直鏟而不除,群眾因此深惡痛絕。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野廣告“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現象,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就像本文介紹的興義的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一樣,效果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在不從根本上打擊、治理野廣告的情況下,我們今天勞心費力的鏟除或覆蓋了,明天它又肆無忌憚地冒出來了。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真正解決問題,不應該只是采用這種辦法,還應該由有關執(zhí)法部門出面,根據野廣告留下的電話、地址等線索,找到野廣告制作發(fā)布者,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同時責令其承擔鏟除相關野廣告的費用。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才有可能變得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