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整合力量切實關心下一代
亮點黔西南訊 方新是則戎鄉(xiāng)臥戛村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父母離異后外出打工,她同外婆一起生活,生活十分困難。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到學校檢查工作時知道這一情況后,組織關工委人員到方馨同學的外婆家,為她們送去生活費用,并與方新同學和她的外公外婆足膝相談,給方新以勇氣和信心,使方新不缺少關愛,好好學習,全面發(fā)展。目前,方新在校園里快樂的學習。
向方新同學的這種孩子很多。近年來,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突破口來抓,重點做好“留守兒童”、特困學生、孤兒等特殊群體的管理工作。認真履行“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的工作職能,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勇于創(chuàng)新,務求實效,充分發(fā)揮老同志的作用,推動教育健康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領導,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始終堅持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未來工程常抓不懈,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將一批積極主動、熱情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吸收進來,由教育局各科室、站負責人參加,共同組成了關工委領導班子。同時,全面負責各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督導檢查,堅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和全面部署關心下一代工作。制定《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心下一代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工作。全市各學校將關工委工作堅持 “三納入”、 “三統(tǒng)一”,即納入校委會的議事日程,納入和諧校園建設的規(guī)劃,納入年終考核評比內(nèi)容;實行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檢查。在此基礎上,還有計劃、有目的定期開展關工委成員培訓。今年,就有5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五老”培訓,培訓“五老”371人,培訓家長1.3萬人次。提高了其道德修養(yǎng)、業(yè)務素質,建立學校、 社區(qū)、 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立足基層,加強組織建設。各學校按照“加強領導、充實人員、明確職責、講求實效”的工作思路,不斷健全關工委網(wǎng)絡。從教育局、教育輔導站、學校自上而下層層成立了關工委機構。目前,全市教育系統(tǒng)已建關工委281個,家長學校281所。建立一支能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的工作隊伍,全市有479名“五老”人員,組建“五老”宣講團35個,全市7000多名在職干部、職工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單位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專門抓,專(兼)職工作人員具體抓,全體教職工都參與的工作格局,為關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為青少年成長導航。各校關工委主動邀請“五老” 宣講團成員走進校園,親近青少年,通過專題報告會的形式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革命傳統(tǒng)、理想信念等各方面的教育。近幾年來,全市宣講報告119場次,10多萬名學生受到教育,覆蓋率為91.19%。在各學校關工委的組織下,各學校的學生每年都參觀當?shù)氐牧沂苛陥@等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老一輩的革命精神。
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活動。各中小學校關工委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進課堂,融入報告會,并與“五老”就“何為八榮,何為八恥” 展開了討論,通過活動,加強了“五老”與青少年的溝通,達到了“老少共學, 老少互助,老少同樂”的效果,為文明新風尚的樹立起到了推動作用。各中小學以演講、主題班會、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八榮八恥”,并對照自己的行為,檢查反省自己,校園內(nèi)迅速掀起了宣傳、學習“八榮八恥”的熱潮。
各校關工委在對學生實施“五五”普法教育活動中,配合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進行了整治,全市聘請“五老”網(wǎng)吧監(jiān)督人員479人,認真開展“一遠離三告別”活動。教育學生“遠離毒品,告別不文明行為、告別網(wǎng)吧、告別電子游戲”。同時,聘請法制副校長281人次,邀請法制副校長到校通過報告、講座、班隊會等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活動,讓學生樹立起牢固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律意識,逐步成長為知法守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創(chuàng)新載體,加強品牌建設。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找準切入點,推出本地關工委工作品牌,做到上下聯(lián)動,推進工作。把家長學校作為關工委的品牌,加大建設力度。
利用網(wǎng)絡開展家教活動。教育局關工委在教育信息網(wǎng)設置關工委專題,刊登 “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等文章。各教育輔導站和學校在本網(wǎng)站上掛載“家長學校”或“家長學堂”,開設了相關家教頻道。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的學校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提供了QQ視頻服務,讓孩子們感受到遠在千里之外父母的關愛,關心下一代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通過專題活動,開展家教活動。2011年,市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力量參加首屆全國“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受到司法部、綜治辦、中央關工委表彰,向陽路小學獲優(yōu)秀組織獎;2名教師獲優(yōu)秀輔導員獎,5名學生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今年9月7日,黔西南州2011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感恩勵志中國”墍“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宣講活動啟動儀式在興義六中舉行。26日,全市“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興義四中舉行。在州、市啟動儀式上,邀請中國關工委支學助教辦公室講師團團長南翎少雄作了以“感恩、法制、責任”為主題的專題報告,4000多名家長、 6000學生聆聽了報告。同時,全市其他學校也開展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的宣講報告,通過專題報告會,給家長和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學期,各學校召開一至二次家長專題座談會,共同與家長就家教工作、學生心理、學生學習等情況交流,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加強示范家長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近年來,在全市大力開展創(chuàng)建示范家長學;顒,以創(chuàng)促建,以創(chuàng)促發(fā)展,以創(chuàng)上臺階。通過創(chuàng)建活動,極大地推動我市家長學校的建設工作,現(xiàn)全市有家長學校281所,其中省級示范學校1所,州級示范學校11所,市級示范學校28所。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隨時組織有關工作人員對全市家長學校進行指導督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對取得的經(jīng)驗加以推廣,以此帶動面上的工作。
家長學校的成功創(chuàng)建成為興義市教育關工委的工作亮點之一。2009年,全國西南地區(qū)家庭教育經(jīng)驗交流會在興義市召開,國家教育關工委秘書長郭春開對興義市家庭教育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豐都中心小學“8+1”連鎖學校的辦學經(jīng)驗給予了肯定,并建議向全國推廣;桔山街道辦鳳儀路一小流動兒童試點學校 “三位一體”教育網(wǎng)絡受到州市關工委的一致好評;下五屯中心小學家長學校開辦得有聲有色……
突出重點,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就興義市而言,外出打工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全市有留守兒童7668人。留守兒童的教育已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此外還有特困學生、特殊家庭和孤兒都是青少年中弱勢群體,也是工作重中之重。為更好的關注青少年中弱勢群體,全市建有幫扶組織281個,成立了31個幫扶基金會,組織關愛幫教工作團29個,聘請代理家長7668人次,結對幫教7660人次。
近年來,投入經(jīng)費97.4萬元,解決了3422名留守兒童、112名特困學生、特殊家庭和孤兒的上學和生活問題。今年,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拿出50.8萬元,圓了108位貧困學子大學夢;辦理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358.29萬元,圓了2366人名貧困學生的大學夢;550名高中學生每生獲1000元的“深圳——貴州助學”資金資助,合計55萬元;1061名高中生每生獲2000元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滋蕙計劃資助,合計212.2萬元;5290名貧困高中生每生獲1500元的高中助學金獎勵,合計793.5萬元;25名貧困高中生每生獲1000元的香港主力資助,合計2.5萬元;全市投入資金1381.6萬元,189所學校修建了“愛心食堂”,解決了5000余名“留守兒童”的午餐問題。
在加大經(jīng)費投入的同時,各學校還利用“六一”兒童節(jié)等節(jié)日同政府、企業(yè)等單位慰問留守兒童。很多學校還通過成立“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留守兒童親情電話”、“留守兒童之家”等方式關愛留守兒童。同時,各家長學校通過開展留守兒童聯(lián)歡會、為留守兒童過生日、留守兒童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心和家庭的溫暖。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幾年來,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成績斐然。市教育局關工委曾榮獲省、州關工委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豐都小學、下五屯小學、捧乍小學等9所學校榮獲全省關工委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市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主任張興貴被中國關工委評為先進個人;常務副主任李剛受省、州、市關工委表彰;任保平、夏俊、鄧光柱等27名 “五老”人員榮獲全省關工委先進個人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