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師德 提師能 鑄師魂——興義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側記
核心提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興義市教育部門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立師德,提師能,鑄師魂,致力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
強師德提素養(yǎng)
“中國好校長”朱宗文,從教35年,一直以校為家,任勞任怨。任校長16年間,他帶領黔西南盤江中學、興義中學兩所新辦學校成為黔西南名校,把興義六中打造成全州優(yōu)質學校,是黔西南州有口皆碑的優(yōu)秀校長。
“中國好教師”黃仕鮮,默默耕耘興義教育30載,用一腔愛黨愛國情懷及無私奉獻精神,努力踐行一個師者的使命與擔當,抒寫教育戰(zhàn)線的動人故事,在紅星路小學萬峰林校區(qū)奏響脫貧攻堅的凱歌,具有20年黨齡的她堪稱師生的表率、師者的榜樣。
“2019澎湃正能量女性楷模”羅忠花,一名90后教師,她堅持用愛點亮孩子的心靈,對貧困、留守的孩子給予資助和一對一的幫助,一直堅守在泥凼鎮(zhèn)梨樹坪村小,在喀斯特大山深處用大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個人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大山的那邊是海”已經(jīng)成為外界了解黔西南州留守兒童的窗口之一。工作多次受到新華社、中國新聞網(wǎng)、江蘇衛(wèi)視、貴州衛(wèi)視等數(shù)十家媒體的報道。2018年1月結婚的羅忠花老師選擇和學生一起在村小拍攝的婚紗照,被各大主流媒體報道,被網(wǎng)友稱為“最美婚紗照”,羅老師本人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小花老師”。
……
興教必先強師,強師重在師德。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和靈魂,全市各地各校堅持強師德,鑄師魂,揚師表,鑄就了興義教師默默奉獻的優(yōu)良品德。
近年來,興義教育系統(tǒng)采取集中培訓、專題研討、網(wǎng)絡學習等方式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黨建為引領,加強全市教育系統(tǒng)153個基層黨組織管理,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實“三嚴三實”,全力抓好教育系統(tǒng)黨內的學習教育,加強教師黨員隊伍政治思想建設,引領全市教師師德師風良性發(fā)展。今年啟動全市教育系統(tǒng)師德師風專項治理行動,嚴格規(guī)范中小學教師從教行為,切實提升全市教師職業(yè)道德水準,促進全市中小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健康向上的教育系統(tǒng)良好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學先進,向榜樣看齊。多年來,興義市連續(xù)評選各級名校長、名師、優(yōu)秀教師、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等,接受上級黨委、政府及教育部門的表彰。每年組織先進事跡集中宣講,激勵教師敬業(yè)愛崗、成名成家。通過發(fā)掘培養(yǎng)本土優(yōu)秀教師的榜樣價值和師德師風先進群體的品牌價值,講好興義教育者故事,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向榜樣看齊,潛心教書育人,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學典型,創(chuàng)師德典范。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持續(xù)開展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宣傳學習,靜心教書,潛心育人。通過專題黨課、專題報告等形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師德楷模、優(yōu)秀教師和身邊典型的先進事跡,同時通過電視、報紙、網(wǎng)站、微信等新媒體集中宣傳優(yōu)秀教師的育人故事,努力營造崇尚師德、爭創(chuàng)師德典型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形成比敬業(yè)、比奉獻、比育人的行風正氣。
提師能促奮進
建立團隊,共享智慧。興義市教育局充分發(fā)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骨干教師群體的輻射功能。以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優(yōu)秀教師為導師,組建97個名師工作室。2019年,835個青年教師參加名師工作室學習,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進一步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傳幫帶全市12400名教師提升業(yè)務水平。
“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管理、業(yè)務精湛的校長和班子團隊,興義市教育局科學合理制定中小學校領導班子選拔任用辦法,建立校領導后備人才庫,每年根據(jù)學校領導崗位空缺情況,通過民主推薦、測評、考察、談話、公示等程序選拔中層以上領導干部。
名師引領,全員提升,為塑造一支家長滿意、學生尊敬、社會羨慕的教師隊伍,興義制定中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名師培養(yǎng)計劃等措施辦法來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百春幼兒園園長林貴香是省級名園工作室的負責人,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吸納團隊成員8人,培養(yǎng)教師24人。并和團隊成員先后到其它學校送教11次,團隊成員多次參加各類教學大賽中獲獎。她本人的《基于民族文化視角的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促進幼兒特色發(fā)展》教育案例獲黔西南州第三屆改革案例一等獎。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各級各類的教師培訓和教學大賽,從市級教學能手逐漸成長為省級名師,收獲的不僅僅是榮譽,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無限熱愛和對教育理想執(zhí)著追求,讓我逐漸找到了人生價值體現(xiàn),體驗到了教師職業(y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林貴香說。
依托金州教育云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每年開展專家教授網(wǎng)絡巡課、診課活動,幫助教師提高課堂能力水平。2019年“一師一優(yōu)課”得省級標準一等獎9節(jié)、二等獎40節(jié)、三等獎95節(jié)。各學校以教學公開課、觀摩活動為契機,構建“一人上課,團隊作戰(zhàn),群體共長”模式,讓每一個團隊成員在經(jīng)驗智慧共享的同時,同質互勉,異質互補,在共研共學中不斷成長。
“人人通互動課堂”“智慧課堂”“創(chuàng)客教室”“機器人課堂”等教學應用蔚然成風。基于微課、翻轉課堂開展教學研究,教育教學質量節(jié)節(jié)攀升……如今,全市教育活力不斷增強,辦學品位不斷提升,這些離不開每一位教學一線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
守望三尺講臺,教師們在學習與研究中提升教育品質,興義市第七中學的教育工作者馮汝貴就是行走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前沿的典型代表。
他從2015年以來專職從事教育信息化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在2018年5月,作為全國六例之一代表貴州省到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展示交流活動”暨課堂教學初中物理優(yōu)秀案例展示,展示課受到全國同仁的一致好評。
培訓競賽,激活內需。興義市教育局教師發(fā)展中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網(wǎng)絡培訓等方式加強教師的培訓,將教師人文素養(yǎng)、業(yè)務技能提升與崗位培訓緊密結合,建設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師職前、職中一體化的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本領。深入開展教學能手、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激勵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業(yè)務,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和業(yè)務素質的雙提升。
僅在2019年,選派教師3716人外出參加培訓,涉及科學、道德與法治、語文、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組織全市8000多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開展繼續(xù)教育培訓。組織全市106名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組織2019年346名新任教師崗前培訓。
在加強教師培訓的同時,認真開展好課題研究。2018年,立項市級教育科研課題95項。2019年,對黔西南州立項課題共185項進行論證評審。
如今,課題研究碩果累累,全市有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2項,州級30項,市級86項。省級9項課題結題、州級79項課題結題,5項課題獲教學成果獎。
課題研究的開展,讓更多的教師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中,同時將成果推廣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促進了全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鑄師魂揚正氣
多措并舉,完善管理體系。為全面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水平,制定《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關于開展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興義市教育局師德師風建設目標責任書》等制度,給全市教師劃“紅線”亮“底線”。各學校把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成立師德建設工作小組,建立師德考核責任網(wǎng)絡,落實一年一度的教師師德考核。每學期初簽訂師德承諾書、拒絕有償補課承諾書和不操辦、不參加“升學宴”“謝師宴”承諾書,并依照負面清單逐一進行自查。同時,通過座談、電話問詢等形式,向學生及家長開展問詢調查。通過家;ネ,增加學校工作透明度,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放心,確保全區(qū)中小學校教育風清氣正。
齊抓共管,加強專項整治。興義市教育局專門成立由局長任組長,教育局黨組成員及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和各校校長為成員的師德師風專項治理工作小組,負責專項治理活動的領導工作。各學校也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嚴格落實校長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各校齊抓共管的態(tài)勢。
誠然,不是所有教師師德師風和教育技能都是精湛的,教育部門對違反師德師風、違規(guī)違紀的“零容忍”,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堅決查處,確保風清氣正的教育環(huán)境。
2019年至今,興義市教育局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查處從事第二職業(yè)教師4人、工作失職教師7人、酒駕教師6人、體罰學生教師2人、工作日喝酒教師5人,違規(guī)領取教輔資料返點費教師1人、在公共場所賭博教師2人,違規(guī)收受他人財物教師3人。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興義市的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書匠”,而是有情懷、善思考、敢擔當、有作為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全市教師師德和教學技能的提高,促進了全市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高超的技藝,是提高質量的關鍵。玉壺存冰心,朱筆書師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們一直在路上......
(羅振)
責編:蔡榮濤 盧生龍
![](/skin/list_news/images/icon.png)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