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青年讀書會第三期“以文會友"現(xiàn)場。
興義青年讀書會第三期“以文會友"現(xiàn)場。
興義青年讀書會第三期“以文會友"現(xiàn)場。
【興義國學讀書會之私享讀書】讀書讓我們成為一個性感的人
文/王方春
讀書為了什么?
應該怎樣讀書?
面對這兩個問題,我陷入了沉思。
2012年,我背著一背包,乘著火車來到了貴州貴陽。說實話,我對貴州沒有一點印象。
只是在上高中地理課時或者西游記里提到過,但那時是模糊的。
來到貴陽后,很多朋友問我:“方春,你為什么來貴州呢?為何不去北上廣?”
我笑了笑,說:“北上廣太大,走到那里,會被沉了,貴州與我有緣,曾有一高人指點說應到西南去,那里會有你要的。”
成為別人喜歡的人,和成為越來越喜歡的自己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而每個時段讀的書都不一樣。小學初中時,喜歡看武俠小說;高中時,喜歡看言情、著名小說、網(wǎng)絡小說;大學時,五花八門,什么書都看;出了社會,因為工作、因為感情、因為這因為那,看書便少了。
或許這是社會普遍現(xiàn)象。
說到底,讀書為了什么?說出什么本質(zhì)的話來,真還說不出。但當看完一本小說,特別感動時,自己好像穿越時空,與書中的作者、主人公對話,也會流淚,也會思考,也會發(fā)脾氣。
我想,這就是書的魅力。
古人言:“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于氣質(zhì),我不太懂,但與人交談時,或多或少能看出一個人肚子里的“東西”儲量。當然也有一種人,一看,你就覺得很舒服。
所謂的氣質(zhì),難道就是讓人舒服嗎?
在貴陽時,有一位作家兄弟,每個星期都會到書店淘書,每個晚上都要看2小時書。我問他:“你讀書,是為了什么?”
他說:“對于讀書,我們有成千上萬種理由,但是終究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性感的人——成為別人喜歡的人,和成為越來越喜歡的自己。”
從此,每個周末,我便和他一起走進出店,淘下那一本本喜愛的書。
每次走進書店時,看到浩瀚如海的書,心里便會蹦出一句話:“自己太渺小了,這么多先賢前輩拼勁一生留下幾本書遺留后世,后人讀它愛之、評之、憤之,它依然在那里,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買好書回到家,便會愛不釋手的打開書的封面,恨不得馬上把它讀書。
我想,讀書是一種自我認知吧。
不管讀什么書,我們都應該隨心隨勢
對于應該怎樣讀書?7月14日,在興義國學讀書會的私享讀書會上,有很多老師、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我聽了很久,但沒有發(fā)言。
會后,我與易經(jīng)大師杜老師言:“不管讀什么書,我們都應該隨心隨勢,《易經(jīng)》的隨卦,講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何況是讀書呢?”
杜老師笑了笑,說:“對的,其實每一個階段,我們讀的書都不一樣,因為你的認知度不一樣,我們會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來讀,只要你喜歡,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也就是隨心,隨卦的要義之一。”
有人說,我們看電視、看微信也等于看書,為什么非要看紙質(zhì)的書呢,社會就是一本大書?對此,我也感同身受,早上晚上,都免不了要翻看手機,看看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好的文章;看看新聞網(wǎng)站,今天國內(nèi)、省內(nèi)、市內(nèi)發(fā)生了些什么事……每天如此,有時看著看著紙質(zhì)書,心中便會動不動的瞧瞧邊上的手機,誰有沒有發(fā)信息來,有沒有新的消息。
有一天,我心情很煩躁,什么也不想做,就想找個小角落,靜靜地待在那里,發(fā)呆也好,曬太陽也好,看人來人往也好,就這樣靜靜地……
之后,我來到了一座高山上,我俯瞰著城市里的車輛、人流,突然感慨:我們每天離不開手機微信、qq,離不開電腦,離不開有關(guān)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切。沒錯,這就是勢,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種趨勢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形成記憶、習慣,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推動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的信息,而我們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之一。所以這也就是隨卦里面講的隨勢,我們要根據(jù)時代發(fā)展來悅讀。
書友分享。
書友分享。
書友分享。
書友分享。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的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ldqxnw@163.com),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謝謝!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