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南明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安龍召開 明史專家學者蒞臨
8月15至16日,全國南明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安龍召開。圖為開幕式會場。
圖為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現(xiàn)場書畫。
云南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張勇,貴州文史館館員、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黃萬機現(xiàn)場書畫。
亮點黔西南訊 8月15至16日,全國南明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安龍召開。來自北京、浙江、湖南、廣東、江西、云南的專家、學者及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安龍籍在外工作的文化工作者、媒體記者共150余人齊聚荷花池畔,為該縣打造全國南明歷史文化研究基地建設問診把脈、建言獻策。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南明歷史文化研究,豐富南明歷史文化內(nèi)涵,打造全國南明歷史文化研究基地,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和安龍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這次為期兩天的南明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
開幕式上,中共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義龍新區(qū)工委書記陳國芳受州委書記張政、州長楊永英委托向大會致辭。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文聯(lián)主席顧久在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開幕式由安龍縣委書記鄧修宇主持,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王敬貴向來賓們作了縣情介紹。
安龍是貴州省乃至中國西南部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三千年文化、三百年荷花、三十處勝景”的人文自然奇觀和“南明之都、荷香之城”美譽的城市。1652年起,南明永歷帝朱由榔在此建都4年,成就了這座帝王之都城市的輝煌。明末清代,三百多年間安龍就是興義府的首府,統(tǒng)轄盤江八屬十余縣,成為貴州西南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活動中心。明“十八先生”的錚錚鐵骨,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父子軼事,招公筑堤的壯舉,堆積成安龍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安龍聞名遐邇。
歷史文化資源,是一筆珍貴的財富,是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一直以來,安龍縣致力于打造“南明之都、荷香之城”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成功舉辦了六屆荷花節(jié)和兩屆“荷之約”旅游文化季系列活動,提升了安龍對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2年,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和安龍縣政府在南明歷史博物館(明十八先生墓)共同創(chuàng)建了貴州首個南明歷史文化研究基地,編輯出版了《南明史料集(上中下冊)》等南明歷史文獻資料,并于今年7月23日成立了安龍縣歷史文化研究會。
在兩天的研討會上,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毛佩琦,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名譽院長、教授張新民,中國美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首任院長、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任道斌等12位專家、學者,就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以及南明歷史文化遺產(chǎn)、文物古跡、文化典籍、歷史文化名人、名俗文化、自然人文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討。同時,代表們還對安龍文物古跡的保護、修繕、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明十八先生墓、皇宮、興義府試院、天主教堂、招提等歷史古跡,并在半山亭開展現(xiàn)場書畫活動。(李忠攝影報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資訊,盡在亮點黔西南網(wǎng)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