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舉辦文化遺產宣傳活動 市民分享文化遺產大餐
晴隆縣開展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現(xiàn)場一角。
《布依族小打音樂》演示。
彝族原生態(tài)“阿妹戚托”展示。
亮點黔西南訊 6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晴隆縣舉辦文化遺產宣傳活動,現(xiàn)場展示儺戲《慶壇》、布依《小打音樂》、“四印苗”織布、“阿妹戚托”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市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零距離接觸,分享了一場盛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餐。
在晴隆縣城蓮花池休閑廣場中心,跳響了被譽為“東方踢踏舞:的晴隆三寶彝族原生態(tài)舞蹈“阿妹戚托”的鼓點;布依族“小打音樂”以其悠揚的曲調引來眾人圍觀;“四印苗”古老的手工織布令現(xiàn)場婦女不斷驚嘆;而充滿著原始的“巫”文化的“喇叭苗”儺戲《慶壇》更吸引了中老年人們的駐足觀看。
“阿妹戚托”彝語為“姑娘出嫁舞”,是依存于彝族傳統(tǒng)婚姻禮俗的民族民間舞蹈,主要出現(xiàn)于傳統(tǒng)婚嫁習俗中,現(xiàn)也用于“火把節(jié)”等節(jié)日。“阿妹戚托”是當地彝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和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這一民間傳統(tǒng)舞蹈淵源流長,已有500年以上歷史。“阿妹戚托”在1956年曾作為優(yōu)秀民族民間舞蹈進京演出,表演者文少清等六人得到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布依族小打音樂》流傳于北盤江畔的晴隆、普安等縣的布依族聚集的村寨, 《布依族小打音樂》是布依族民間音樂小調合奏形式。采用的樂器有:月琴、二胡、簫、鼓、鑼、镲、碰鈴、嗩吶等。《布依族小打音樂》在布依族民間源遠流長,音樂底韻豐厚,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原始古樸風格。它是布依人民世代相傳的音樂智慧,是布依人古老的文化和民眾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恫家雷逍〈蛞魳贰芬驯涣腥胧〖壏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四印苗”因其服飾上獨特的“四印”圖案而得名,相傳為苗族女王印璽圖案。“四印苗”服飾制作工藝傳承久遠,至今仍保持著傳統(tǒng)的制作技藝,使用傳統(tǒng)的材料和工具。四印苗”服飾以具有特殊含義的圖案、寬領和象征帝王的冠冕為主要特征。“苗族服飾”承載著一個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服飾集中體現(xiàn)苗族婦女的智慧,其實用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非常值得保護和傳承。其服飾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比于其他民族文化,儺戲“慶壇”更具民俗特征。“慶壇”習俗流傳于北盤江流域的晴隆縣、普安縣、六枝特區(qū)等苗族聚居村寨,“慶壇”俗稱“喊命”,根據流派的不同,分為“大牛角”和“小牛角”。 “慶壇”主要流傳于民間酬神還愿、消災解難場合。“慶壇”活動是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文化在“喇叭苗”群體中的集中體現(xiàn),在當地具有較強的民族認同感和影響力,也是“喇叭苗”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對研究民族學、民俗學、民族宗教信仰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活動當天,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干部群眾觀看欣賞,并為厚重、神奇而濃郁的民族文化折服,更為多采濃郁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群眾觀看文化遺產成果展示。
中營苗族《慶壇》演示。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布依族小打音樂》演示。
四印苗原生態(tài)紡線、織布演示現(xiàn)場。
“四印苗”紡線、織布演示。
市民觀賞苗族服飾中的蠟染。
群眾觀看文化遺產成果展示。
(易凌龍 陳亞林攝影報道)

- 興義一市民用家作賭博窩點 10余人"挖豹子"被抓獲 2015-06-14 09:50:45
- 晴隆大道建設完成項目投資近3000萬元 2015-06-13 16:40:19
- 羅新文一行到晴隆縣中營鎮(zhèn)調研 2015-06-13 16:26:15
- 晴隆縣出臺食品安全周宣傳方案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 2015-06-13 15:51:52
- 興義一市民用家作賭博窩點 10余人"挖豹子"賭博被抓 2015-06-13 14:44:41
- 晴隆大道建設完成項目投資近3000萬元 2015-06-13 13:51:49
- 興義一市民用家作賭博窩點被查獲 2015-06-13 10:44:41
- 晴隆縣二小舉辦科普知識競賽活動 2015-06-13 09:31:54
- 晴隆縣中營鎮(zhèn)組織召開2015年度法律援助聯(lián)絡員培訓 2015-06-12 15:33:53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