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的貞豐布依靛染技藝簡介
(圖片來源于網絡)
靛染技術,是一種傳承久遠的民族手工染制技藝,是自秦漢時期世居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人帶入貞豐的一種民族傳統(tǒng)染布工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布依民族靛染技藝的傳承方式都是通過母女傳承沿襲至今,從制靛到染布、上漿的整個染制的工藝及其過程始終保持純手工傳統(tǒng),而且每道工序及染制器具都遵循傳統(tǒng)方法。
作為布依族服飾布料的色彩染制技藝之一,“靛染”屬于中國文化中古老染布傳統(tǒng)工藝中極為獨特的一種。它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染制工藝而自成一格,在于它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純手工工藝與本地天然且獨到的民族特色自然美的結合。
一、藍靛的生產
藍靛是由一種名為“藍靛草”的草本植物制成的。在貞豐,藍靛主要是由居住在該縣小屯、長田等鄉(xiāng)鎮(zhèn)的居民得用山地來種植。種植藍靛,需要在上一年收割藍靛時剔出葉子后將長得粗壯的藍靛莖干收集打捆或分散排放好后,找適合的地塊,再用泥土覆蓋掩埋好等待來年開春后,選擇適合的地塊種植。
一般采用栽插法,初春2月,農民將上年備好的藍靛種取出,先選擇適合的地打好坑,并施足底肥后再栽種,經過三到四個月的水肥管理,藍靛就可以采收。一般當年就可以采收,一年可以采收兩季:第一季采收一般在當年的7——8月份,這時主要是摘藍靛的葉子放在池塘里浸泡3天至6天左右(這季藍靛稱作“漲水靛”);第二次則采收為當年的11——12月份左右,這時則是將葉或莖一起放在池塘里浸泡大約一周(這季藍靛稱作“下刀靛”)。
二、藍靛的加工
貞豐的布依族靛染三在道工序,即制靛—漂白—染布:
⑴制靛。藍靛(或稱靛泥),是用藍靛草的葉子或莖等在池塘里浸泡上大約一周左右,然后撈出浸泡成熟的葉渣后,加入適量的石灰水,再用木齒耙不停地攪動,讓藍靛水與石灰調勻,水面出現(xiàn)紫紅泡沫,經過加工沉淀而成藍靛,它是布依族靛染的主原料。染布匹前,須加水和白酒等制成藍靛水,將白布在藍靛水中浸泡染制,就可染制裁剪布依族服裝的布料。此外,在布依族個別家庭,還可以將藍靛葉或莖多的入窖,少的放在桶里或缸里,用水浸泡7天,藍汁就出來了。每100斤漿液放石灰5升,攪勻后藍靛就凝聚了,水靜止藍靛也不沉積于水底,這時就可以用來染布了。
⑵漂白。白布漂白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早晨的陽光和露水漂白;一種是用新鮮牛屎作原料漂白。漂白,是染布的第一道工序。
⑶染布。以藍靛作染料,用自制土堿、米酒、石灰以及牛皮膠、澀梨樹皮、紅子刺皮等作輔料,經過手工操作,把布染成月白、月藍、藍、深藍、淺灰、深灰、靛青等色。染布分大缸染和小缸染。布依族人家各戶自立的小染缸自染青色布、線,其余顏色則由洗染專業(yè)戶的大染缸染制。不論大缸染或是小缸染,都須經過浸染、上藥、上漿等工序。
自古以來貞豐北盤江流域布依族人穿的各色服飾,均靠靛染而成,靛染的布料色澤鮮艷,不易褪色。貞豐布依族靛染工藝復雜,工序繁多,完全用手工操作,且靛染原料完全取材自然,是中國古老傳統(tǒng)染布技術的活態(tài)再現(xiàn)。
三、靛染歷史沿革
貞豐縣的布依族人的靛染歷史非常悠久,在民間有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故事。布依人日常穿的染色土布衣服全部都要通過靛染,因此,布依人自古以來就總結了和發(fā)展了自己本民族的靛染工藝。
再加水和白酒等制成藍靛水,將白布在藍靛水中浸泡染制,就可染制裁剪布依族服裝的布料。
靛染經過技術的處理,可以把布染成深蘭色、中蘭、淺蘭、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道。染布分大缸和小缸,大缸的一般都是洗染專業(yè)戶具有,各布依大寨都有這樣的專業(yè)戶,小缸染的較為普遍,百分之捌十以上的布依家庭都有小缸靛染。但是不管大缸或小缸靛染,都要先漂白好布才進行靛染。漂白是靛染的第一道式序。布依族人不用化學漂白粉,而是用早晨的陽光和露水進行漂白的古老方法。清早,她們就把白布曬在草坪上,這樣連續(xù)曬數天早晨,直到布面潔白為止。這樣漂白白布,在靛染時,容易上色,經久耐用;用漂白粉漂白,靛染時不易上色,甚至色澤早退。另外,利用新鮮牛屎作為漂白原料,更原始土特。漂白時,先用適量的新鮮牛屎,放在木桶里加水攪勻,然后把白布放于桶里,進行翻攪,時間不宜過長,到時就立即把布取出,又攤在陽光下曬,半干后再拿到河邊進行揉搓沖洗,布就發(fā)白了。牛屎不僅起著漂白的作用,而且渣滓還可除掉布上棉子的黑點。這是其它漂白原料難起到的作用。這種漂白方法,雖然原始土氣,但在其中,可窺見遠古漂白工藝的起源。
漂好白布之后,就要開始靛染了。染青布是在家庭的小缸進行染制,染其它的顏色一定要拿到洗染專業(yè)戶去進行染制。首先把蘭靛放在大染缸,加適量的水、石灰、白酒、土堿等原料,起化學變化后再放白布,要多次取放,又要沖洗,直到布已染成所需的顏色,就用牛皮煮熬成牛皮膠后,再上膠,又用石滾把染成的布滾平、光亮就成了。
染布的時候,把白布放在染缸里。需要的顏色淺,染的次數少,收的錢也少,需要的顏色越深,染的次數就越多。貞豐縣珉谷鎮(zhèn)前一村村民羅安緒,他家是布依族傳統(tǒng)的靛染世家,他在布匹上來回碾壓的這石頭有4—5百斤重,他學了3 年才熟練的掌握這道拋光碾壓和晾曬等工序。由于有危險性,所以這道技術都傳男不傳女。(朱明輝 報道)
- 貞豐紀委帶頭清退超標準辦公用房 2014-02-24 14:31:28
- 貞豐縣小屯鄉(xiāng)“兩管三評一推優(yōu)”促干部作風轉變 2014-02-24 11:05:42
- 貞豐平街鄉(xiāng)打造百畝果圃基地助農民增收 2014-02-24 08:17:00
- 貞豐縣建制度強監(jiān)督 轉作風促發(fā)展 2014-02-23 17:18:41
- 貞豐縣紀監(jiān)機關開展鄉(xiāng)科級干部述職述廉活動 2014-02-23 17:11:04
- 貞豐對春節(jié)前后惰政單位及個人限期整改 2014-02-23 15:15:47
- 興義人都沒見過的貞豐美景 2014-02-22 16:38:20
- 貞豐白層鎮(zhèn)兩萬畝四月李花把春報 2014-02-22 14:05:12
- 貞豐平街鄉(xiāng)召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學習會議 2014-02-22 14:02:50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